饶守坤与13团的伏击奇谋宝盈国际
1943年,饶守坤作为新四军13团的团长,带领部队在敌人必经之路上设置了伏击圈,准备给日伪军一个致命打击。当时,情报显示,日伪军的队伍即将经过这个位置,饶守坤一边观察着战况,一边安排部队进行伏击,计划看似完美,等待敌人进入包围圈,便会发动猛攻。战士们的情绪高涨,每个人都摩拳擦掌,准备一击致命。
然而,正当战士们准备迎接激烈的战斗时,饶守坤却突然发出一声惊呼:“不好,情报有误!”他的脸色瞬间变得严峻,随即果断下达了撤退命令。这一突如其来的指令让在场的副团长感到极大的疑惑与担忧。在如此关键的时刻,饶守坤为何会突然改变命令,从激烈的进攻转向突围呢?毕竟,战斗才刚刚开始,战局还没有完全展开。
展开剩余73%副团长最初以为饶守坤是因为紧张而误下命令,于是试图提醒团长重新考虑。然而,饶守坤却坚定地表示,这并非错误命令,并且要求立即按照新的指令执行。尽管副团长心中依然存有疑问,但由于对饶守坤的深厚信任,他最终还是决定服从命令,令部队开始执行突围计划。他告诉自己,团长的判断或许有其深层次的理由,而现在不是争论的时候。
副团长的疑虑并非无理可言。此前,他们刚刚得到了敌人兵力仅为一个连的情报,这也是饶守坤制定伏击计划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按理说,成功伏击敌军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而饶守坤突然命令撤退,这样的转变难以理解。加之在执行命令时,并没有收到新的情报,只是团长凭借自己的直觉作出了决定,这让副团长更加困惑。
但饶守坤的果断行动并非空穴来风。这种看似随意的决策,背后其实蕴藏着深厚的战场经验和过人的直觉。饶守坤的直觉早已在多次的战斗中得到磨练。在早年的游击战斗中,他曾经依靠敏锐的战场嗅觉与敌人周旋,甚至在敌人兵力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他凭借直觉与机智成功击退了敌人的多次围剿。在这次行动中,饶守坤凭借长期积累的战场经验,迅速做出了判断。
就在敌军进入包围圈并开始遭遇猛烈打击时,饶守坤却并没有被眼前的战果所迷惑。他注意到,日伪军阵中枪声的节奏与人数明显不符,尤其是其中传来了马克沁重机枪的声音,这使得他意识到,敌军的兵力远超情报所透露的一个连的规模。随后,他小心翼翼地观察到,敌人后方有多支部队正在靠近,装备更为精良,明显是日军的主力部队。基于这一发现,饶守坤果断下令突围,避免了可能的致命围困。
果然,当他们开始突围时,日军立即察觉了异动,开始调动重火力反击,不仅全面启用马克沁重机枪,还将隐藏的迫击炮阵地暴露出来。副团长看到这一场面,心中一紧,但也对团长的决断感到无比佩服。由于饶守坤的迅速反应,13团成功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并迅速撤离了战场。
战后,饶守坤立即开始对事件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原本的情报确实被泄露了。这一切的源头竟然是村里的伪保长,他表面上装作配合我军,但实际上早有反叛之心。在得知我军掌握了敌军动向后,伪保长将这一情报偷偷传递给日军,意图借日军之力将我军一举消灭,自己则可重回日伪的怀抱,恢复奢华的生活。正是这一关键时刻,饶守坤凭借独特的战场嗅觉发现了日军的伎俩,并及时做出了反应。
此次事件的成功突围,极大地增强了13团全体战士对饶守坤的信任与敬仰。为了纪念这次关键时刻的决策,团里特意将饶守坤的指令刻在钢盔上宝盈国际,作为全团的团训:“和敌人打仗,比狐狸还精,比石头更硬。”这一句话,成为了13团战斗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每一个战士:在战场上,只有敏锐的直觉和无畏的决心,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发布于:天津市趣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