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盖姆(Andre K.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S. Novoselov)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财惠赚,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二人也因 “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 共同获得 201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从诞生至今,石墨烯刚好 20 岁。凭借诸多优异性能,石墨烯被称为 “新材料之王”,过去 20 年间,相关研究与产业化发展持续升温。如今,站在新的节点上,石墨烯还会迎来井喷式发展吗?
性能优异,应用广泛
理论上,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碳质新材料,厚度仅为 0.335 纳米,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材料。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结构,使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力学、热学及光学等性能。比如,其电子迁移率达 10⁶cm²/V・s,是硅的 100 倍;热导率高达 5300W/m・K;强度高达 130GPa,是钢的 200 倍;透光率在可见光范围内超过 97%;此外,它还具有超大比表面积、室温量子霍尔效应等特性。
展开剩余78%自诞生以来,石墨烯就被科学界寄予厚望,被认为将对诸多学科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经过 20 年发展,科学家已在石墨烯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比如,在 2018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大面积、高定向热解石墨单晶薄膜的可控制备,向解决制约石墨烯产业化的高品质石墨烯宏量制备问题迈出了关键一步;2021 年,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张远波课题组在魔角石墨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魔角石墨烯体系中高度各向异性的非传统超导,这一发现为理解高温超导的物理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产业化应用方面,目前石墨烯已在能源、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崭露头角。在能源领域,石墨烯被用于开发高性能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例如,石墨烯与传统锂电池材料结合,可提升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在电子信息领域,石墨烯可用于制造高速晶体管、传感器、柔性显示屏等。在航天航空领域,由于其高强度、低密度的特性,石墨烯可用于制造飞行器的结构部件,能在减轻重量的同时提高强度和稳定性。此外,在生物医药、环保、化工等领域,石墨烯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市场增长迅速财惠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全球石墨烯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据统计,2023 年全球石墨烯市场规模达 35 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将突破 32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36.5%。而中国市场规模从 2018 年的 20 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150 亿元,预计到 2035 年,石墨烯将深度融入 30% 的工业领域,催生超过 5000 亿美元的新市场。
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国高度重视石墨烯的研发与产业化发展,从国家和地方层面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不断支持。“十四五” 新材料规划将石墨烯列为前沿材料,13 个省设立专项基金。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石墨烯产业初步构建起以原材料、研发、制备、应用为主体的产业链。目前,我国石墨烯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数量均占据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三左右,相关企业数量超过 5 万家,在基础研究和专利申请方面已经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面临挑战,亟待突破
尽管石墨烯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要实现井喷式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制备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目前已经有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氧化还原法、微机械剥离法等多种制备石墨烯的方法,但这些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CVD 法能够制备出高质量的石墨烯,但成本高、工艺复杂,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氧化还原法成本较低,可实现规模化制备,但制备出的石墨烯存在较多缺陷,影响其性能。此外,批量化制备技术、低成本剥离转移技术、统一的产品标准等仍不同程度制约着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化速度。
其次,应用开发还需深入。虽然石墨烯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但目前真正形成大规模、高附加值应用的案例还相对较少。一方面,部分应用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距离实际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一方面,由于石墨烯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市场对其认可度还有待提高。例如,在石墨烯电池领域,虽然有不少企业宣称推出了相关产品,但实际性能提升并未达到消费者的预期。
再者,产业链协同不够紧密。石墨烯产业涉及多个环节,从原材料供应、制备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到市场应用,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然而,目前我国石墨烯产业在产学研合作机制方面还不够完善,原材料供应商、石墨烯生产企业、应用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有待加强。这使得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完整原创链条尚未完全打通,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多方发力,未来可期
要让石墨烯迎来井喷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发力。
政府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仅要在资金上给予扶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石墨烯相关研究和产业化应用,还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市场秩序,为石墨烯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体,应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制备技术瓶颈,提高石墨烯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一方面,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市场,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对石墨烯产品的认可度。此外,企业还应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
科研机构要持续开展基础研究,探索石墨烯更多的性能和应用可能性。同时,要注重培养和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产学研合作中,科研机构要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提高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可转化性。
20 岁的石墨烯正站在发展的关键节点上。虽然面临诸多挑战财惠赚,但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各方的积极推动,石墨烯仍有望在未来迎来井喷式发展,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发布于:山东省趣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